我和女友在去年做了一次,圣诞给父母也做了

我和女友在去年做了一次,圣诞给父母也做了,当初就是觉得新鲜。后得知我做DNA计算的教授说她在几年前也做了23andme的测试,和她聊了这个测试,也没见她对这个东西有什么质疑,所以我假设这个服务在总体上还是可信的。而且通过和家族病史的对比,我个人认为准确度比较高。

好的地方:

  1. 23andme最吸引我的一点就是他对由基因致病的风险通过与全体人口进行了排列,分为较高风险、普通风险、较低风险。例如,普通人平均患心房震颤的可能性是27.2%,而我是46.9%,则心房震颤会被归类入较高风险;我较普通人得Venous Thromboembolism(静脉血栓堵塞?)的概率是9.0%和12.3%,则这项被归入了较低风险。
  2. 祖先分析。可以从父系、母系那里追溯源头,很有意思。例如我父系那里就是典型的汉人,而我母系那里则是“游牧民族”。正好我母亲姓胡,所以能说明这个情况?(经@梁海 提出,否定了我的猜测。)另外也可以查你的身体里有没有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直接上图:
  3. 他也其他比较有趣的东西,比如你喝酒会不会脸红,像我这种长得黑的应该是只能靠基因测试才能看得出了。。或者你会不会秃顶,我的结果是“typical odds”,和我家族的“头发少但不全秃”也挺符合的。

但是同时我也发现了23andme的一些问题,比如:

  1. 样本的局限性。很多疾病,例如阿兹海默、帕金森等都是以欧洲人做风险分析。可能由于是参与测试的一般都是美国人,亚裔的数量自然就不多。而很多方面,亚洲人的样板只有500-2000,虽然2000在数量上已经不少了,可是相比庞大的人口基数、而且又很有可能多是南方华人(非地域歧视啊!),总少了些什么的感觉。
  2. 健康风险的排列。在我的较高风险中,我得Bipolar Disorder(情绪两极化的精神疾病)的概率是0.15%,相比普通人的0.10%的确是高了不少,可是相比我在较低风险中得牛皮癣的7.1%(平均11.4%)是差得多了,而我却会更加关注较高风险中的疾病,却忽略了较低风险中的高危疾病。或许在我将来体检中可能会忘记检查。
  3. 可是23andme忽视了非基因因素。比如大家都知道患癌症有很多后天因素,而23andme就不能覆盖到这点,也没办法,毕竟人家是做基因的,而不是做医疗的。

23andme或许不是最好的,可是他在民用基因方面应该是最有名的。我对这个行业非常期待,希望能有更好的服务出现,到时候我会非常乐意吐一管口水寄给他们检查。